选择时要注意的几个误区:
1.选择时只关注饲料价格,刻意追求低价饲料。低价饲料在饲料的质量上往往会打了折扣,生长周期长,饵料系数高。优质饲料虽然饲料价格较高,但可以缩短养殖周期,进而降低周期长所带来的养殖风险和水电管理成本。在水产养殖的中后期,往往也是疾病高发期,比如对虾养殖,如果能缩短养殖周期,发病风险也会大大降低,进而提高了整体的养殖效益。饲料成本受饲料系数和饲料价格的共同影响,养殖单位重量的水产品的饲料成本计算公式为:饲料单价(元/千克)×饵料系数,有时饵料系数的变化对于养殖饲料成本的影响程度远大于饲料价格变化的影响。因此,选择饲料时要从整体的养殖成本及养殖效益出发,关注每吨水产品产出所需要的养殖成本,关注饵料系数,选择优质饲料。
2.认为蛋白水平高的饲料养殖效果好。这是一种片面和不科学的观点。蛋白质只是水产动物所需要的一种重要营养物质,而不是全部。相同蛋白源的情况下在一定范围内水产动物的生长效果随着蛋白水平的升高而升高,但超过一定水平生长性能不再上升或反而呈下降趋势。过多的蛋白质对水产动物来说是一种代谢负担。此外,蛋白质的质量是由其氨基酸的组成比例与数量所决定,相同蛋白质水平下不同蛋白源的氨基酸组成具有很大的差别,导致生长效果出现较大差异。比如鱼粉与豆粕,在相同蛋白水平下,以鱼粉为蛋白源的饲料的生长效果要好于以豆粕为蛋白源的饲料。因此,要综合蛋白水平、其它营养素水平及原料来源评价饲料的质量。